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推動「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再造歷史現場

2018年1月21日

推動「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再造歷史現場



29人共同發起,推動新北市「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再造歷史現場
(樹林、板橋、新莊等三地共享榮景的方案)


從列冊追蹤到暫定古蹟
位於新北市樹林、新莊、板橋等三地區交界的後村圳沉砂池,在民國104年7月3日經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價值會勘,由五位審議委員現勘結果作成予以列冊追蹤。106年7月31日林金結議員因民眾陳情該處環境問題才邀請相關單位現場會勘,這時才暴露出來土地已轉移民間且即將開工的事,然而新北市文化局在回覆民眾詢問時仍不認為有土地移轉的事,後續經查證則多數是開發單位的放話,然而新北市文化局遲延法定審查程序,致使開發單位在106年11月7日對圳體開挖後,在106年11月10日啟動暫定古蹟程序,並函請警察局、工務局協助列管,且請水利局通知施工廠商先行停工。106年11月17日文化局邀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現場勘查。之後據媒體報導新北市政府將在106年12月底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大會中進行審議,但卻又因故延後,在投稿時仍未能排入議程。
圖片說明:後村圳沉砂池、紀念碑、閘門與水圳。  攝影/高俊宏

把水圳還給樹林人
新北市樹林區後村圳的歷史已超過270年,是淡水河西岸平原灌溉水圳的水源地,自古以來是水圳原鄉。詩人吳晟在就讀樹林高中時,水源地是吳晟文學寫作上啟蒙之地,也是民眾生活中美好回憶的印記。民國60年政府把後村圳加蓋做為馬路,曾經是樹林街景的一串珍珠,如今被埋在樹林最熱鬧的博愛街馬路下成為臭水溝,水圳環境逐漸淡出民眾的生活。近年來樹林地區各級學校在探討地方文化歷史的過程,認識到270年歷史的水圳文化竟然僅獨留一塊古蹟「後村圳改修碑」,曾經是北台灣灌溉面積最遼闊的後村圳,僅存「沉砂池」是尚未加蓋的後村圳遺址,如果能保存下來,將成為全台灣水圳文化教育的重要場域。
29位地方人士一同發起共享榮景方案--「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
去年106年11月7日後村圳沉砂池遭破壞事件引起樹林、新莊、板橋等各地民眾的關切,進而探討水圳文化的保存與地方繁榮發展的可能方案,並提出在地願景期盼「後村圳沉砂池」不僅要如同104年7月3日會勘時委員意見應包含:
(1)整條改善工程沉砂池
(2)閘門
(3)紀念碑。
我們更願景一處兼具教育、文化、觀光、再造歷史現場等多目標的「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這個園區將結合今年6月啟用的「秀泰影城」及興建中的「樹林表演廳」,把被埋在人行道下的後村圳掀開成為「藝文親水廊道」,再連接十三公紀念墓園的「歷史廊道」,這樣的帶狀精華區域,成為穿越古今結合宗教建築、傳統市場、日式建築、秀泰影城、表演廳等多功能園區,必然成為樹林、新莊、板橋等三地共享榮景、傳承百年的文化園地。

共同發起人:
張立德 (張方大慈善事業基金會 董事長)
釋明光 (海明禪寺 住持)
邱毅雄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 公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陳健一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秘書長)
王清水 (又怡牙醫診所 院長)
林明山 (大山牙醫診所 院長)
張義鷹 (新北市樹林愛樂合唱團 指導老師)
莊文毅 (枋橋文化協會 理事長)
高俊宏 (藝術家,台北藝術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陳依純 (藝術家,台北藝術大學 兼任講師)
王叡栩 (藝術研究者、醒吾大學 兼任講師)
陳武康、葉名樺 (驫舞劇場  舞者與編舞家)
曾也慎 (紀錄片導演)
王孟亮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 教授)
許中華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 教授)
黃海鳴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教授)
鄧文龍 (文藻外語大學 副教授)
呂佩怡 (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助理教授)
李進億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黃崇福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 教師)
陳學淵 (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 教師)
林至璋 (新北市立山佳國民小學 總務主任)
黃煥文 (新北市立文林國民小學 教師)
洪秀玲 (新北市立樹林國民小學 教師)
許美怡 (新北市立樹林國民小學 教師)
董秋紅 (新北市立樹林國民小學 教師)
呂明紘 (音樂工作者)
鄭至翔 (玓瓅文史工作室 創辦人)






樹林采風  記者會  新聞稿
時間:20184121030  /  地點:振頤軒(樹林區中山路一段10822)         
為何新北市再添珍貴文化資產,卻引起地方人士憤怒!
1270年歷史的後村圳及沉砂池在朱立倫市長任內被判死刑。


          107331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發布新聞,「後村圳灌溉改善工程紀念碑及水門」,新北市府在322日已發布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對於市府這項公告雖然地方人士已期盼多年,不過登錄內容卻引起地方人士的憤怒,其原因除了顯現市府對於地方水圳文化保存願景的漠視,並且使得270年歷史的後村圳,因為文化局不了解地方水圳文化的脈絡而痛失保存契機。回顧最近十年樹林地區的文化活動,主要是以樹林酒廠為主體的紅麴文化節,然而樹林人對於樹林酒廠的消失是普遍隱藏著對政府文化施政上的不滿,導致對紅麴文化節活動參與率極低。如今,新北市朱市長面對樹林地區瀕臨消失的水圳文化,再來得及保存的情況下,卻未能保存,同等宣判後村圳死刑。

主角「沉砂池」列冊後失蹤
          「沉砂池」這三個字,在樹林、新莊、板橋等三地民眾都稱呼做「砂池仔」,是當地民眾共同記憶。104715日新北市政府發文將「後村圳灌溉改善工程紀念碑及沉砂池」列冊追蹤,但是到了107226日的審議大會後,又經過一個月在331日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新聞稿中,我們才赫然發現「沉砂池」不見了,整篇新聞稿中也不見對沉砂池有任何介紹,我們不禁要請教文化局,後村圳灌溉改善工程是只有新建了一處水門之後豎立紀念碑,就這樣改善工程就完成了嗎?整個灌溉改善工程的主體建設是什麼?為什麼文化局害怕讓民眾知道?


後村圳在朱立倫市長任內被判死刑
          後村圳灌溉改善工程究竟是怎樣的工程,又為什麼需求做這項工程。我們先來認識後村圳,後村圳樹林段在清朝乾隆26年開鑿,當時稱為張厝圳;日治時期改名為後村圳。後村圳灌溉面積在民國40年時仍廣達2500甲,水源地位於樹林區引大漢溪水灌溉,整個淡水河西岸都是灌溉範圍,遠達新莊、蘆洲、五股。為了減少大漢溪水帶進來的砂土沉積在灌溉渠道末端,影響農田用水,才於民國43年在樹林、新莊交界處修改圳道、新建沉砂池來沉澱砂土減少圳道淤塞。因此「沉砂池」才是應該被列入保存的文化資產,而且這一段圳道是後村圳僅存未加蓋的圳道,是已有270年歷史的後村圳最後一次保存的契機,卻在在朱立倫市長任內被判死刑。

同樣的審議委員,不應該有不同的審議意見
          104715日市府發文將「後村圳灌溉改善工程紀念碑及沉砂池」列冊追蹤的委員意見中,委員的意見很明確,應包含:
1)整條改善工程沉砂池
2)閘門
3)紀念碑。
並指出具古蹟條件。
如今審議大會結果僅列歷史建築且將「整條改善工程沉砂池」排除,可見是政治凌駕專業。

樹林、板橋、新莊等三地共享榮景的方案--「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
          在本次文資審議大會前,地方人士提出在地願景,由29位人士共同發起,並在網路發起連署,向市府提出新北市「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再造歷史現場的願景,就是以「後村圳及沉砂池」的保存來構思一處兼具教育、文化、觀光、再造歷史現場等多目標的「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這樣的想法也經由文化局承辦人轉交給文資審議大會各委員,充分表達地方對水圳文化保存的願景。

土地開發利益優先於文化保存
          本案在列冊追蹤時期整體土地面積約1150坪,如今僅紀念碑及水門列入歷史建築保存範圍,估算其土地面積約45坪,約佔整體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四。我們呼籲新北市政府將土地資訊公開,讓民眾知道本案中公有土地及私有土地的比例,且私有土地中屬農田水利會的土地又佔多少比例,如果政府不打算以徵收私有土地來讓全區保存,至少應該將國有土地與屬農田水利會土地整合成為「後村圳水圳文化園區」,讓270年歷史的後村圳保存留下一線希望。
3、全區估計約有1150坪,卻僅保存45坪,不免讓人有圖利建商之想像。





相關新聞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