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石灰坑拱橋人物故事

 

Part 1 拱橋阿婆-李保英

 


2012年的春天,那時候我還熱衷於騎自行車,在石灰坑拱橋這一段的山路是較為陡坡的,隨著緩慢踩踏爬升,心跳及呼吸聲交雜著,周遭的景物在瀕死的掙扎下益發清晰,一隻蝴蝶從眼前飛過,滑降到溪谷。在石灰坑民和巷山路不知騎了多少趟,第一次注意到這處溪谷,於是停了車摸索下溪谷的路徑,到了溪谷站穩了腳步,在濃密樹蔭下,稀疏陽光灑落在水潭上,鴨子在水上悠遊,再環顧四周,眼前竟然有一座橋,而且是用石頭及紅磚砌成的拱橋。過了幾天再來到這裡,一位體形瘦小髮絲銀白的阿婆出現在溪谷,她提了一桶衣服到水潭邊搗洗,沒想到與拱橋阿婆的聊天成為我田野調查的第一筆記錄,同時開啟我對當地煤礦遺址的探索。這一天我帶了捲尺,橋上橋下爬來爬去為拱橋丈量尺寸,橋面長750公分,橋面寬205公分,橋面距溪床430公分,兩橋台相距285公分。那幾年,阿婆一直在這處溪谷養鴨,有一次颱風大雨過後,我來拱橋查看,在拱橋下游數十公尺的溪谷看到阿婆,我停下摩托車問阿婆,她說在找被水沖走的鴨子。之後常來拱橋,卻在橋下看到滿滿的玻璃瓶碎片,原本以為是附近的人在橋上喝酒後丟棄在橋下的,後來聽美玉商店(石灰坑僅有雜貨店)老闆說才知道,玻璃瓶是拱橋阿婆丟的。接下來的幾年,有幾次在山佳往來鶯歌的路上看到拱橋阿婆,她肩扛著扁擔,兩頭是裝滿玻璃瓶的塑膠麻布袋,一隻手上還掛著加薦仔,往石灰坑方向走,光是石灰坑口到拱橋上坡山路就有一公里,有一回我停下摩托車跟阿婆說,要幫忙載東西上去拱橋,但她沒接受。後來在雜貨店聽到阿婆經常沿去大馬路撿拾被卡車司機丟棄的玻璃瓶,扛回到拱橋上往下砸碎,其實是在消除心中的怨氣。2016年之後有一段時間沒看到阿婆,向美玉商店打聽消息,拱橋阿婆名叫李保英,她的家人把阿婆安置在養護中心。




Part 2 快樂文資人-董俊仁




原本從事黑手工作的我,跟文資會搭上邊就是從石灰坑拱橋開始。2012年7月25日一份會勘通知單上的名單,召集人曾繼田、聯絡人董俊仁,還有幾位出席委員,這些人的任何事情,我完全沒有概念,後來才知道曾科長在當時文資圈被罵得很慘,但是他對樹林的文資案卻很支持,這一點我還是要向他表達謝意。而承辦人董俊仁則沒有印象,直到2016年2月27日在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文化園區」首度召開「新北市民間文化會議」時才認識俊仁兄,此時他在台北市文化局服務,他一個人出錢出力把新北市民間文化會議舉辦了10季,我跟著俊仁兄走訪了10個行政區,認識當地文化工作者,反應地方遇到的問題。回到石灰坑拱橋的事情,2013年3月3日新北市政府公告拱橋為歷史建築,接著拱橋周邊環境經過整理除草後,公部門就置之不理,半年過了橋面上長出比人高的草來,一年後小樹也長出來了,很快三年過去了,2016年6月眼看拱橋的情況越來越令人擔憂,我向文化局承辦人員朱小姐提出由我的工作室召募志工進行定期除草的工作,直到該年11月才與樹林區公所簽訂三年(2017年至2019年)的認養契約書,2017年1月7日馬上進行環境整理,得到石灰坑當地許多民眾大力幫忙,位於拱橋旁的寶生宮是本活動的主力,大家將橋面及周圍環境進行除草工作。兩個月後的3月12日進行第二波的環境整理,這次來幫忙的人更多了,連俊仁兄也來幫忙,工作重點在挖除橋面厚達約20公分的積土,完成時並安排二胡老師在橋上演奏,最後有簡單的掛牌儀式,而邀請拱橋最初的承辦人俊仁兄來揭牌是最美好的end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