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白色恐怖受難者名單之外--記吳周娘

樹林也有白色恐怖,而且是個重災區,但卻很少人知道,即使一甲子過去了,大多數人依然不敢談起。

昭和374日晚上,由臺北州聯合同風會主辦青年音樂大會在臺北樺山小學校講堂盛大舉行,臺北州下各級學校及青年團體熱烈參與,同風會創始地鶯歌庄則有數個團體及個人參加演出,樹林青年會合唱〈青年團行進歌〉、〈山歌〉兩首歌曲,柑園青年會合唱〈柑園青年會歌〉,樹林公學校教師吳長益則鋼琴獨奏〈凱旋門〉一曲贏得滿堂喝采,音樂會從晚上六點五十分開始到十點結束。

吳長益家是樹林的旺族,「張吳文墾號」由三大家族組成的公司在270年前來樹林拓荒,而吳長益是張吳文墾號創辦人之一吳夢花的嫡孫。日本接收臺灣時遭到臺民抵抗,樹林地區同樣有壯烈的抗日事件,最後樹林地區的房子幾乎多遭日軍燒毀,位於草索仔寮( tsháu-soh-á-liâu)吳家祖厝也化為焦土。吳長益出生於明治33年,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就一直在國小擔任教師,26歲時與小他3歲同在樹林公學校任教的周娘結婚,這一對地方望族的聯姻成為佳話,婚後這對賢伉儷不僅致力於學校教育培育在地子弟,更投入社會教育,各自擔任樹林青年會會長與樹林處女會會長的工作。他們春風化雨30載後已桃李滿樹林,此時橫亙面前的是國民政府帶來的肅殺之氣。

說到吳周娘的家世,要從樹林酒工場的創立談起。樹林周氏家族在同治年間周居山扶老攜幼來樹林定居,從事農耕30年歷盡風霜慘淡經營而成為樹林地區大地主之一。日本領臺後,1896年周居山的長女周旦與剛從政擔任樹林區長年22歲的黃純青結婚,隨後周居山與黃純青等人共同創辦樹林製酒公司樹林酒工場的原名,黃純青後來的成就與妻子周旦的扶持及其岳父周居山的提攜有相當的影響。周居山在14歲時父親過逝,帶著母親及兩位年幼的弟弟來樹林,而周娘就是周居山姪女。日治末期樹林周氏已是地方上的大家族。

樹林白色恐怖涉及人數眾多,遭判刑者有周源茂死刑、周來福15年徒刑、周清水12年徒刑,另一涉案者周來發無罪,這4位是堂兄弟的關係都稱呼吳周娘為姑姑。吳周娘從日本時代到國府時代一直在樹林國小擔任教師,此時家族中有4人涉入政治案件,因此常被情治機關調問,對吳周娘的精神上造成極大的壓力,1954年夏天,樹林地區涉入政治案件的人多已遭逮捕監禁中,且多人已判刑確定,但當局為了擴大成果,仍持續藉故調問民眾,吳周娘教過的學生裡與國民黨較有往來的人告訴吳周娘,警備總部要藉由調問的手段來關押她,又說為了不要再其他的人受牽連,要老師自己想想辦法。這天是農曆715日中元節,學校仍在暑假期間,吳周娘一如往常為家中老老少少十多人準備早餐後便出門,從草索仔寮走到茶寮仔,一旁就是鐵路信號台,鐵路另一側不遠處是樹林中學的正門,此時她算一算在自己的家鄉教書已超過30年了,樹林地區的國民學校從一所到現在三所,中學也有了,國民政府來以前,走在街上會有許多人向她問好,剛才來的路上沒人敢跟她打招呼,老遠看到她就閃避的人倒是不少,此時她最牽掛是家中十個小孩並對先生感到抱歉,不過她毅然走向從山仔腳行駛過來的火車,希望自己的離開能為家裡換來平靜。即長又刺耳的緊急煞車聲音驚動整個樹林街,大家多知道吳周娘撞火車的事但沒人敢靠近現場,只有紅毛地帶著草蓆來為吳周娘收屍,這一天也是她先生吳長益的生日,吳長益校長在一年後辭去教職。

吳周娘老師的不幸遭遇是整個樹林地區白色恐怖下悲慘故事之一,如今政府已為當時的暴行道歉並為受難者回復名譽,這些在政府名冊外的受難者其同樣需要被關懷與理解。

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傳聞百年烏的命案


   

日本時代殖民當局尚未厲行皇民化運動之前,廟會酬神戲是民眾重要的休閒娛樂,小時候住在板橋溪洲的王金土特別喜歡看歌仔戲,1925年5月5日立夏這天晚上,在三峽街祖師廟前有一齣三國演義的歌仔戲上演,長大後搬到三峽插角的王金土一早就回板橋溪洲的老家探望親朋好友,溪洲的渡船頭、番仔埔的茉莉花田多是他年輕時的記憶,午後金土遇到堂弟金山(俗名烏的)特別約了他晚上一起去三峽看戲。

傍晚時金土、金山兩人就從溪洲走路到山仔腳渡船頭搭乘渡船到對面的石頭溪(柑園),還要再走一段路才到三峽街,雖然是立夏,但沿著淡水河口吹進大嵙崁溪的風依然涼爽,愈接近三峽街人群愈加擁擠。同一時間,家住石頭溪從事雜役為生的王明與朋友共6個年紀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擠在往祖師廟既昏暗又擁擠的小路上,一不小心王金山與王明擦撞了肩膀,一群人就當街吵了起來,此時前方廟埕歌仔戲演出的響亮聲音掩蓋了吵架的聲音,這群人只好各自找個位置觀戲去了。

到了歌仔戲演完時也快要10點了,三峽街上燈火已暗,王金土跟王金山道別後就走往下礁溪台車站,王金山在逐漸散去人群中往公館後發車所打算搭台車到鶯歌再回溪洲,此時皎潔月亮已高掛天空,公館後山腰上的土地公廟人潮依稀可見,王金山來到到發車所原本要停下來等車,回頭望時卻發現王明那群人在後面跟蹤他,王金山只好沿著三峽往鶯歌方向的輕便車道逃跑,但後方這群人見狀便拔出台車上的角材追了上去,在月光照映下,輕便車道兩旁盡是稻田,只有300公尺外的陳厝是唯一可躲藏的地方,為了擺脫王明這群人,王金山拼了命往前奔跑躲進陳家,王明等一路跟隨來到陳厝,搜索了屋子四周不著,就進屋裡搜索,很快的就找到了,王金山被一陣亂棒揮打中立即倒地不起,此時屋子外面嚮起警察的哨子聲,王明等人這才匆忙逃離,警察循線搜捕,當晚就捉到3人,但主嫌王明卻不知去向,王金山因頭部遭3次重擊成腦震盪在清晨4點時不治。

案發後警方始終不知道主嫌王明的下落,街坊耳語說王明已偷渡中國。被捕的3人在同年7月時被臺北地方法院各判懲役3年。

這件王明殺人案就成了鄉里間茶餘飯後流傳的故事,直到日本統治結束,1945年10月國民政府軍接收臺灣之後,街坊間只能竊竊私語說,石頭溪殺死人的王明回來了!後來臺灣經歷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樹林是一個重災區,為了自保沒人敢談以前的事,更別說烏的被殺害的事。又經過一甲子,當事人也已不在了,聽過王明殺人的耆老開始說起百年前的命案,這個故事至今仍流傳不息。


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川閱樹林:遺落在邊陲上的水世界

樹林地區位於臺北盆地西南側,大嵙崁溪中游貫穿其中南部,除了西邊的龜崙山脈,北、東、南三面由塔寮坑溪、古塔寮坑溪、(註1)三峽河、隆恩河等河流環繞,在轄區內有三角埔溪、陂內坑溪、獇寮溪、橫坑溪、鹿角溪、石灰坑溪等源於龜崙山脈的溪流。由於大嵙崁溪與塔寮坑溪經常氾濫加上源於龜崙山脈的數條溪流沖刷、堆積,在眾多溪流交互作用下形成多元複雜的地形,北部是以潭底埤為代表的氾濫平原與草生地,中部是沖積平原與河階地形,南部是大嵙崁溪網狀支流與河埔地,這是一處受大小溪流所支配的水世界。平埔族龜崙社曾是這裡的主人,他們划著艋舺往來於潭底埤與大嵙崁溪之間,在草澤旁的大樹上狩獵獐,也在大嵙崁溪捕捉香魚。300多年前先民以無比的勇氣來到這裡拓墾,接受水世界一次又一次的試煉,到了1760年代形成三角埔、潭底、彭福、山仔腳及石頭溪等5大聚落,(註2)此時,灌溉樹林、柑園地區的福安圳、石頭溪圳已開鑿通水,灌溉淡水河西岸平原的萬安圳、永安陂圳相繼修築完成,促使新莊成為北臺灣政治經濟中心,在以河運為主運輸的年代,大嵙崁溪上游的大溪、三峽及下游的新莊、萬華、大稻埕因為熱絡的經濟活動而發展成為主要城鎮,而位於大嵙崁溪中游的樹林以農產品加工成為產業鏈的一環,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卻總是在最邊緣的地區,從淡水廳到南雅廳轄下的海山堡,樹林總是在最邊陲的位置。

到了1895年日本接收臺灣後,同樣地處邊緣地帶的樹林、石頭溪、鶯歌三個被山與水分割的地區被合併成為鶯歌庄,然而,樹林與鶯歌雖是緊鄰卻因龜崙山脈多處山谷阻隔,並無道路相通,直到1901年臺北到桃仔園間鐵路的改線,使得樹林、鶯歌成為縱貫鐵路的一站,樹林、鶯歌間才有鐵路交通,但公路則是1933年修築完成臺北州道,這兩地才真的有公路直通。(註3)樹林火車站前的前街與樹德宮水圳旁的後街之間形成綿密商圈;擁有優質又豐沛的地下水,使得樹林酒工場成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直屬酒工場,此後在農業及皇民化的表現使得樹林從邊陲地帶轉變為殖民政府政績宣傳的樣板街庄。因氣候變遷及桃園大圳通水的影響,大嵙崁溪中、下游的水量明顯減少,日本政府利用大嵙崁溪的卵石以竹蛇籠築起一道道集水堰,攔住日益不足的溪水,勉強供給大嵙崁溪兩岸平原灌溉,而在先民一代又一代辛勤墾荒並與水患共存的艱苦條件下,先民在潭底埤周邊廣植藺草,使潭底草蓆聞名北臺灣,(註4)同時這處天然埤塘的山光水色已成為臺北郊區著名的漁獵地,溪流、山溝、水圳等流淌水路如同大地的血脈般滋養土地及住民。為了有效解除潭底水患而修築完成潭底圳,使水患帶來災害大為減少,也因此建造治水亭來記載這項艱巨的排洪工程。(註5)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太平洋戰爭終告戰敗,國民黨政府接收臺灣,樹林與鶯歌分治,樹林再次成為邊陲地帶,臺北市不能有的污染產業,全移到周邊衛星城市,樹林豐沛的水資源成為原罪,各種污染產業都依賴乾淨的水來淡化其毒素,因此匯集了各類高污染高耗水產業,造紙、紡織、染整及化工等工廠林立,使得美麗的親水環境變成人人嫌惡臭水溝,這世代的住民已無法理解先民如何將荒野開闢成為美麗的農村;大嵙崁溪的砂石在政府默許下被盜採,珍稀的集水堰因此消失,水源地成為垃圾掩埋場。如今在大嵙崁溪兩側的垃圾掩埋場化身為國家級人工溼地,愚弄百姓、不治標也不治本的的治水政策,縱然有湯婆婆的湯屋,也要有千尋的真心才能洗去河神滿身的污濁,還大嵙崁溪的原本樣貌。

然而邊陲宿命的樹林仍無力掙脫命運枷鎖,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深遠影響,(註6)1994年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進行「人、文、地、景、產」社區營造,樹林則僅在學校進行討論(政令宣導),並未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如今已落後25年。時至今日,樹林各項民生基礎建設缺乏,最基本、民眾最需要的公有市場仍無規劃,交通建設更遠遠落後周邊城鎮15年,一再顯示樹林不僅在地理上屬邊緣地區,在政府施政上亦屬邊緣地帶。


註1:淡水河西岸平原「劉厝圳」樹林段的身世探討
https://shulin-publication.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註2:以地理變遷視角解讀歷史傳說: 以新北市樹林區清代五大聚落的形成為例
https://shulin-publication.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77.html

註3:從石川欽一郎的「山子腳の晚秋」 探討新北市山佳地區觀光產業的前景
https://shulin-publication.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7.html

註4:臺灣傳統手工草蓆傳承以新北市樹林區潭底蓆編織工藝為例
https://shulin-publication.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

註5:日治時期新北市樹林區四大歷史陳蹟探查--治水亭


2020年2月22日 星期六

新北市樹林區在地影音記憶庫




自2012年開始收集在地影音資料,
將屬於在地的故事予以保存下來並及分享出去。

其中有部份是民眾提供,特此致謝!



樹林市圳生里水患防治成果暨慶祝後村圳完工通車典禮2007

潭底查某賢織蓆

樹林老市場的回憶(遺憾!新北市樹林區沒有公有市場)

王先生 修皮鞋雨傘20171019

臺灣心文獻情 王世慶先生口述歷史影像紀錄專輯

歲次丁酉年樹林[輔護宮]輔信王公南巡進香謁祖

閒雲之歌 張義鷹華文藝術歌曲作品發表會

《可愛的陽光》張義鷹老師獨唱

區間車在山佳車站站名的播音正名

老市場的呼喚2015音樂饗宴()

老市場的呼喚2015音樂饗宴()

老市場的呼喚2015音樂饗宴()

山佳義樂社51週年遶境慶典()20151114

山佳義樂社51週年遶境慶典(上)20151114

104年度橫坑尪公遶境祭典活動

藺草手工蓆 潭底蓆傳統草蓆編織工藝傳承

潭底蓆諺語

山子腳煤礦遺蹟